在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中,很多次胜利都被反复提起,但常常忽视了其中的细节,甚至存在误读的情况。例如“万家岭大捷”元配网,这场战斗常被提及为中国军队的重要胜利,但很少有人真正理解这场胜利的来之不易,以及背后所付出的惨重代价。
有的人认为是“张旅长的奇袭打赢了这场仗”,也有人说这次胜利源于“天炉战法”的成功应用,然而却极少有人意识到,第74军的警卫营几乎全军覆没,而冯圣法的第58师也经历了惨烈的战斗,最终从最初的1万人减员至仅剩500人。这场战斗的胜利,几乎是以毁灭性的代价换来的。
1938年9月,日军第106师团在中国战场的行动出现了严重失误。由于缺乏详细地图,情报滞后,这支近两万人的乙种师团在江西德安山区迷失了方向,孤军深入,陷入了困境。中国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机会,并迅速制定了围歼计划,向军事委员会汇报后,获得蒋介石的批准。
展开剩余77%为确保战斗胜利,薛岳决定启用他最为信任的核心部队——第七十四军。尽管这支部队在南京保卫战和徐州会战中已经损失惨重,应该进行休整,但薛岳坚持让这支部队继续驻守庐山南麓,为围歼作准备。第七十四军的军长俞济时没有选择,只能服从命令,尽管部队已经疲惫不堪。
在战斗的前线,日军进入了薛岳精心布置的“天炉战法”阵地。这种阵地的外形看似是一个开口的“八字型”,实际上是一种经典的诱敌深入战术。当敌军进入这一阵地后,四面八方的中国部队会迅速形成包围,实施合围打击。然而,真正站在最前线的,是冯圣法指挥的第58师。这支部队驻守在张鼓峰,恰好是日军选择的突围方向。日军为此派出了精锐的第114步兵联队及炮兵联队元配网,总人数达到3800人,火力极为强大,任务明确——不惜一切代价打开缺口。
战斗一开始,第58师就面临了巨大的压力。日军的炮火猛烈轰击,飞机从空中配合,重炮密集覆盖整个阵地。58师的防线几乎被彻底摧毁,在短短两天两夜的时间里,这支由1万人组成的部队只剩下不到2000人,伤亡惨重,接近80%。冯圣法多次请求增援,但其他部队尚未到达,唯一能够支援的,是74军的警卫营。
俞济时决定调动他仅剩的500名警卫营士兵,临时充当步兵投入战场。这支没有重型装备的队伍,几乎全部依靠白刃战与日军拼杀,硬生生顶住了日军的进攻。然而,这500名士兵最终没有一人活下来。
当王耀武的第51师最终赶到张鼓峰时,战场上已经一片废墟,第58师几乎全灭,警卫营的全部士兵也已战死。这场战斗的胜利,可以说是建立在这些中国士兵的尸体之上。
许多人提到万家岭大捷的胜利,往往将其归功于第153旅旅长张灵甫带领敢死队从背后突袭日军阵地的“英雄式胜利”。然而,这种看法虽然有其一定的事实依据,但却忽略了战场的主次和时间顺序。当张灵甫提出夜袭悬崖的计划时,第58师已经几乎全军覆没,战场的主动权已经掌握在日军手中。日军第114联队已经突破了张鼓峰,在山顶架设了24门重炮,并且派出一个步兵大队占领了制高点。来自下方的第51师也屡次进攻失败,损失惨重。
张灵甫的战术确实起到了关键作用。他带领几百名士兵攀爬悬崖,从北侧成功突袭,打乱了日军的阵地部署。接着,第51师从正面再次发起总攻,最终收复了山顶阵地,堵住了日军的突围口。然而,这并不能说是战役胜负的转折点。如果没有第58师在前期的坚守,如果没有警卫营的牺牲,张灵甫的敢死队是否能够成功突袭,仍然是未知数。
这场战斗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并非单靠某个人的“奇袭”就能改变战局。张鼓峰的胜利,离不开各个单位的协同作战,但如果要谈及主要牺牲,毫无疑问,第58师和74军的警卫营所付出的代价最大。
“天炉战法”是薛岳在德安战役中首次大规模实施的一种战术。这种战法通过放开前线,诱敌深入,再通过四面合围的方式进行歼敌。在随后的湘北、长沙等战役中,这种战术被多次使用,并且取得了不小的胜果。它的创新在于,即便中国军队在装备和火力上远逊于日军,也能通过地形和兵力的优势实现局部歼灭。然而,这种战法也暴露出一个问题:诱敌深入部分,往往意味着前线部队必须承受日军最猛烈的攻势,直到合围完成。
在德安战役中,第58师的任务就是充当诱敌部队。他们的任务不是歼敌,而是必须顶住敌人,即使付出几乎全灭的代价,也要坚守住突围口,为后续部队的合围赢得时间。正因为如此,后来的战役中,薛岳更倾向于选择地形复杂、易于布防的区域来执行“天炉战法”,以尽量减少前线部队的损失。然而,在德安,受限于地形条件和战前准备的不足,第58师不得不成为牺牲品。
尽管战术上取得了大捷,第106师团几乎全军覆没,但前线部队的巨大牺牲是不可忽视的。如果没有更有效的兵力调配和战术配合,这样的胜利也无法持续。许多人记住了张灵甫的夜袭,却往往忽视了第58师是如何在白天抵挡住日军的炮火,直到几乎全军覆没。500名警卫营的士兵全员牺牲,却没有留下一个名字。
张灵甫的突袭值得肯定,但不能因此忽视第58师的英勇牺牲。王耀武的增援及时,但也不应忽视冯圣法的精准指挥。德安战役的胜利,的确是中国军队成功全歼日军师团的经典战役之一,但它的代价之高、牺牲之惨烈,也应成为后人的警醒。
发布于:天津市亿赢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