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27日,志愿军9兵团从五个方向向美第10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长津湖战役正式打响。彭老总在接到战情报告时,面露惊愕创达盈配资,因为报告中的兵力部署与事先的计划严重不符。他心生疑虑:这样兵力的安排,真的能成功歼灭美军陆战一师吗?
我军作战素来讲究战略上不怕敌人,但在战术上则必须重视敌人。特别是面对像美军陆战一师这样的精锐部队,歼灭战的组织与部署需要极为精细。正因如此,志愿军高层在接收到9兵团的作战计划后,迅速提出了疑问:单凭四个师是否足以消灭陆战一师,是否应当再增加一至两个师作为预备队。为了确保战役万无一失,高层在电报中特别强调:美军陆战第一师的战斗力堪称美军中的最强,以四个师围攻其两个团,似乎远远不够,应有至少一个至两个师作为预备队。
展开剩余75%9兵团根据战前侦察的信息,得知美军的部署情况后,对兵力进行了一定的调整:27军79、94师负责围歼柳潭里之敌(其中94师作为预备队);27军80、81师负责围歼新兴里之敌(其中81师为预备队);20军58师围歼下碣隅里之敌(无预备队);而20军89师则负责攻占社仓里的敌军。20军59师和60师则被安排用来阻击古土里增援的敌军。尽管如此,兵力的分布依然存在不足。
当时,美军第10军在长津湖一带的兵力部署超过10.5万人,兵力虽然分散,但这也给志愿军带来了逐个击破的机会。然而,志愿军的兵力部署也出现了问题,五个进攻方向上,每个方向的兵力都没有达到四个师的集中,严重违背了高层的指示,兵力过于分散,缺乏集中力量进行决战的优势。更糟糕的是,美军的机动能力远超志愿军的预期,战斗一打响,志愿军在各个方向上的部队便发现实际情况与战前侦察有了很大的偏差。比如新兴里并非是陆战7团,而是美军7师31团;而真正的陆战7团与陆战5团却集中在柳潭里,兵力加起来超过了8000人。与之对比,进攻79师的志愿军仅有一万多人,兵力和火力远远不足。
与此同时,志愿军在下碣隅里的情报更是完全出错,那里并非一个陆战营,而是美军陆战一师的师部,总兵力超过4000人。社仓里也不是伪军的联队,而是美军3师7团,兵力达到3700余人。这样一来,原本依赖兵力集中优势的进攻,瞬间变得捉襟见肘。作为预备队的第26军当时还在江津,距离长津湖还有整整四天的路程。
从9兵团的部署来看,很难判断是因为情报不准确,还是有其他隐情。通过将兵力分布在远离长津湖的社仓里,9兵团可能是希望将美军的正面敌人包围,并且一举歼灭。但他们忽视了装备和后勤保障上的巨大差距,这一点在后来的战斗中暴露无遗。
在柳潭里,79师的进攻虽然初期顺利,成功攻占了两个陆战团的外围阵地,但随着美军空中支援的到来,局势迅速恶化。部队伤亡大增,战斗陷入了胶着状态。与此同时,负责打击美军增援的59师因为没有敌军可打,长时间处于冰天雪地中,导致大量士兵发生冻伤,减员严重。
虽然志愿军最终全歼了新兴里的31团,证明了以两个师围歼一个敌军团的能力,但在柳潭里,两个陆战团还是成功突围。根据美军战史记载,在下碣隅里,机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功撤出了5000多名伤员,包括从柳潭里撤出的约4000名伤员。如果不是79师和94师已近乎筋疲力尽,这些幸存的美军很可能会被完全消灭。
从这一系列情况来看,若志愿军的兵力能够严格按照高层的部署进行安排,战斗的结果可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陆战一师一旦被全歼,整个战争的格局也许会因此改变。此役的失败,暴露了志愿军兵力分布上的重大缺陷,导致了战略上的失败,而美军则在适时的增援和空投支持下创达盈配资,成功渡过了难关。
发布于:天津市亿赢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